2022年《財富》中國500強揭示的經濟新趨勢
7月12日發布的2022年的《財富》中國500強排行榜,考量了全球范圍內最大的中國上市企業在過去一年的業績和成就??上驳氖?,今年500家上榜的中國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達到62萬億元人民幣,和上年上榜公司相比,增長約17.4%;凈利潤達到了4.7萬億元,較上年增長約9.2%。同時,今年上榜公司的收入總和達62萬億元,超過了中國當年GDP的一半。
分行業來看,曾經發展迅速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逐漸沒落,新能源、生物制藥、新興制造業等開始崛起,反映出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變革期,新上榜公司尤其代表著經濟新趨勢。而在今年的上榜企業中,科技型企業和民營企業數量仍然較少,表明市場活力仍有待進一步激活。
無論如何,在全世界都在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之際,面對全球經濟有可能步入衰退的形勢,中國500強企業還是要帶頭做好、做足壓力測試,以應對更嚴峻的挑戰。
圍繞2022年的《財富》中國500強排行榜所透露的信息,“財富Plus”的用戶也展開了精彩討論,我們選取了其中一些展示如下:
行業此消彼長,新上榜公司代表著經濟新趨勢
@姚博海
動點科技中文主編
財富的榜單可以說真實客觀地反映了中國經濟的細微變化。曾經發展迅速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逐漸沒落,新能源、數字經濟、新興制造業開始崛起。這些其實都從側面反映出在當前背景下,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變革期。具體表現為幾個特點:1、房地產、傳統零售業等受到各種因素影響開始下滑;2、互聯網行業開始進入“陣痛期”,需要尋找到新的增長點;3、制造業是當下國之根本,新能源汽車、芯片、半導體等產業開始逐漸在資本市場展露頭角,這也很可能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趨勢;4、未來相信會有更多具有高精尖專利技術,同時具有生產制造和市場能力的新興制造業公司崛起,它們將擔負起中國經濟未來騰飛的重任。
@江瀚
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
能夠進入《財富》中國500強排行榜的企業,都是各個產業賽道的領跑者,市場地位明顯,競爭優勢突出。榜單里排名靠前的企業,大部分都為民眾所熟悉。無論是銀行、保險,還是大型制造企業,是中國經濟穩定的基石。而今年的新晉上榜公司,都是當前中國重點發展的產業,新上榜公司代表著經濟新趨勢。比如生物制藥、新能源汽車,是當前的時代重點。
從長期主義的角度來看,非常認同榜單的評選標準,有盈利企業,也有虧損企業,榜單并不避諱企業盈虧,而是以營收這一重要指標衡量大公司。對于上榜的虧損企業來說,只要能夠不斷尋找自己的競爭優勢,找到對標標的,居安思危,將來會有更好的市場表現。
科技型企業成功轉型對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
@楊波
資深財經媒體人
每年的《財富》中國500強榜單,互聯網企業的排位是我重點觀察的對象。今年入榜的互聯網公司,有喜有憂。
喜的是,京東首次進入營收前十名,年營收規模超過了宇宙行工商銀行,騰訊排名盈利前五名,盈利超過了絕大多數央企。這都說明互聯網公司已經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數字基礎設施,毋庸置疑。
憂的是,虧損榜前兩名也被快手和滴滴囊括,如果算上轉型電商模式失敗的蘇寧,虧損榜前三名都跟互聯網公司和互聯網商業模式有關。而且巧合的是,快手和滴滴的跌幅在中概股中也處于領先地位。這說明燒錢換市場的互聯網模式,簡單粗暴的互聯網轉型,都已經不符合今天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,急需自我革新。
可喜的是,今年三月和五月中國高層對互聯網公司的兩次定調,已經明確了互聯網在中國經濟的重要引領作用,這是很重要的政策信號。
展望未來,中國經濟的復蘇和轉型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互聯網公司能否成功轉型。這個轉型過程會漫長而痛苦。個人判斷,可能長達兩到三年,也就是2025年或許才能看到效果。這也會體現在未來幾年的《財富》中國500強排行榜上,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從高峰到低谷、再重新登上高峰的一個縮影。
@疾風知勁草
政府引導基金人士,主投物流消費
中國的上市企業500強中,有很多值得關注點,但是最引人關注的有兩點:一是科技型企業少,前20家中只有京東和阿里巴巴,其它幾乎清一色是特許經營權行業,包括兩桶油、金融機構等;二是上榜民營企業少,有競爭力的成規模的民營企業少,市場難言活力。
科技型企業的規模和質量代表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,而一個成規模的科技型企業誕生需要以下幾個條件:一是需要能培養優秀人才的學校,優秀的科技型企業家需要有能顛覆前人的膽魄,需要學校能培養挑戰權威的學生;二是好的鼓勵創業的一系列環境,包括看得遠的風投機構、優質的人才供應、鼓勵創新的政策、成熟的法律體系;三是成熟的公司治理模式,一個公司做大需要各種優質資源整合,尤其是優質人力資源整合,那么是否有成熟的公司治理模式,能夠最大化的讓人各司其職,而中國很多企業失敗本質是公司內部運營沒有成熟的公司治理體系,工作無邊界感,權責利不清晰;四是市場是否是最終的裁判,政府需要能清晰自己的邊界,即使發布政策,也需要充分和市場主體進行引導和溝通,充分論證,而不是親自下場當裁判,決定企業生死。誰能提前獲取政府信息,誰就能勝出,這種思維非常不利于科技型企業的成長。同時,政府要嚴格管控住自己的邊界,不要出臺運動式的政策讓企業來不及反應。
民營企業少,能夠大體反映出“國進民退”的事實,雖然把優質資源集中到國企的初衷是為了減少內部競爭,以更好地同國際同行進行競爭,但是在實際操作中,很多變成了歧視民企,政府占據了很多業務資源,對于和民營企業合作有很重的顧慮,覺得會不會解釋不清。另外一個現象就是民企紛紛拿國企當二股東來背書,以打消疑慮。民營企業是市場的重要主體,在不關系國計民生或者非重要戰略性行業,應該讓民營企業和國企同等競爭,同時規范招投標,打擊利益輸送,讓能夠提供優質性價比的企業勝出,才能優化整個社會資源的配置,減少資源浪費。
最后,這些年見證了中國總體經濟規模的增長,見證了《財富》中國500強企業門檻的日漸提高,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優質科技型企業、民營企業登上榜單。
大而不強的頑疾令人擔憂,明年的中國500強能否更強?
@王衍行
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
一是雖然2022年《財富》中國500強排行榜中,個別公司規模之大、韌性之強、前景之打動人心,包括今年上榜的公司總營業收入達到62萬億元人民幣,超過了中國去年GDP的一半,的確令人賞心悅目、揚眉吐氣,但是大而不強的頑疾令人擔憂。由于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,部分公司若想在下一年度穩住排行榜,還需艱苦努力。毋庸置疑的是,多數公司“大而不強、強而不優”的痼疾難以不治自醫。
二是面對全球經濟有可能步入衰退的形勢,中國500強企業尤其要帶頭做好、做足壓力測試,未來之路的艱難程度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轉移的,必須殺出一條血路。今年一共有49家去年的500強企業被擠出來排行榜,可以預計,明年這個數字可能翻倍,這絕不是危言聳聽。
@劉永海
地產行業資深人士
中國500強更強了。從數據中可以直觀感受到,營收和入圍門檻都有了大幅提高。行業的頭部聚集效應進一步增加,國企傳統行業地位進一步牢固,可喜可賀。
去年是中國疫情的紅利年,借助境內疫情的良好控制結果,各行業把握住了發展契機,強者實現了更大的飛躍。
今年經常跟姑娘光顧的一家小小烤肉店不再營業了;一家有特色的拉面店也關門大吉;眾多外資企業撤離,重新來過的疫情讓我們又在靜態生存中疲于奔命。
企業生態的發展固然有其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,但不同層面的參與主體都能和諧生存發展的經濟才更有韌性和活力,紅花不能少了綠葉。無論多少強,都不應該是撐門面涂脂抹粉的工具,而應該是健康發展的有機組成。
良好的趨勢似乎未能得以延續,明年的中國500強還能更強嗎?(財富中文網)
本文所援引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。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